亚博体育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6/24 2:49:32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Yabo亚博集团官方网站
 

 

 

 

 

投资动向
赛诺菲宣布与OpenAI合作,能否改变新药开发格局?
5月21日,赛诺菲宣布,同Formation Bio和OpenAI达成协议,将合作构建AI驱动软件以加速药物开发。赛诺菲表示,与OpenAI的合作将使其能够访问专有数据,为其生物制药模型开发人工智能模型。
对于新宣布的合作,这家法国制药巨头表示,赛诺菲、Formation Bio和OpenAI三方将共同汇集数据、软件和调整模型,在整个药物开发生命周期中开发定制的、专用的解决方案,这是制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内的首次此类合作,赛诺菲将利用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专有数据来开发人工智能模型,从而成为第一家大规模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
这也是赛诺菲在AI领域的最新布局。和从前的合作伙伴相比,作为生成式AI浪潮的推手——OpenAI与临床试验技术研发商Formation Bio的同时参与也使得赛诺菲的“All in AI”战略成功“出圈”。
同时,和从前的“找到那个分子”相比,赛诺菲此番合作意图尝试的事情显然亚博体育。不过,能否成功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从合作伙伴方面来看,OpenAI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公司之一,ChatGPT就由它出品。在上线五天内,ChatGP用户规模就达到了100万。随后,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大厂都加入了AI竞赛。时至今日,生成式AI依旧是科技行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Formation Bio也是一家与OpenAI有所关联的企业,同时它是一家临床试验初创公司。2023年12月,它更名为现在的Formation Bio。在2021年9月的1.5亿美元C轮融资中,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以个人名义领投该企业。同一时期,它的投资人还包括红杉资本等,这也使得这家公司小有名气。
不过,Formation Bio成立于2016年,业务模式是基于数字化方式寻找患者,并使用远程医疗、居家测试等方式开展研究和数据收集工作,相当于一家数字化的CRO(旨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商)。过去,Formation Bio的名字叫做“TrialSpark”。在新冠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加速药物和疫苗的开发,也为了节约临床试验成本,TrialSpark就在山姆·奥特曼的牵线下,与研究新冠病毒药物的公司开展过合作。
目前来看,赛诺菲、Formation Bio、OpenAI三方能一起走到何方暂时无法预测。但在近些年,赛诺菲已在AI助力药物开发的路途上不止一次表明了自己要持续参与的决心。2023年6月,赛诺菲宣布“All in AI”,标志公司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在更早,赛诺菲就有加码AI的举动。例如,2022年1月初,赛诺菲和Exscientia宣布,双方将合作开发多达15种涉及肿瘤学和免疫学的新型小分子候选药物,合作的预付款为1亿美元现金,若是后续全部里程碑皆实现,Exscientia的总收益会是52亿美元。
也是在这次合作之中,由于牵涉了15款候选药物,AI在药物开发领域的作用被认为已经获得了头部药企的认可。AI制药也由此在国内引发了新一轮关注。不过,自2016年起,赛诺菲就与Exscientia开始合作。在2019年,赛诺菲授权Exscientia开发了新型双特异性小分子候选药物,能够靶向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两个不同靶点。
另外,在去年12月,赛诺菲还与法国初创公司Aqemia达成了多年期合作协议。Aqemia将利用其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深度物理算法及平台设计新型药物分子,赛诺菲将向Aqemia支付1.4亿美元,但具体开发计划及疾病领域细节并未透露。
这也不是赛诺菲与Aqemia的首次合作。在2020年,赛诺菲就决定将Aqemia的技术应用于肿瘤相关多个项目的新分子设计和发现。随后在2022年,Aqemia就宣布延长与赛诺菲在AI和量子物理驱动的肿瘤药物发现方面的合作。
抛开赛诺菲对AI和数字化的偏好,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制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利权失效问题,它将导致大量的药物正在或者已经成为非专利药,而在竞争对手的仿制与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之后,企业收益必然下滑。遇到这一挑战的公司也包括赛诺菲。
穆迪曾在2022年6月出具过一份报告称,包括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和默沙东在内的头部药企将在十年后面临着较大的专利悬崖风险。具体而言,百时美施贵宝之所以面临较大挑战,是因为该公司旗下的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来那度胺(Revlimid)、癌症单抗纳武利尤单抗(O药,Opdivo)和血液稀释剂阿哌沙班(Eliquis)将会丧失专利保护,其大部分市场份额遭受侵蚀将在2026年至2029年期间达到顶峰。
同时,由于更容易被仿制,辉瑞的传统口服产品在专利到期后更容易被快速侵蚀,哌柏西利(Ibrance)、氯苯唑酸葡甲胺/氯苯唑酸(Vyndaqel/Vyndamax)、托法替布(Xeljanz)和恩扎卢胺(Xtandi)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包括辉瑞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的阿哌沙班(Eliquis)。排除新冠产品,这些药物在2021年占辉瑞收入的40%。
而对于默沙东而言,作为一种难以仿制的生物制品,默沙东的帕博利珠单抗(K药,Keytruda)预计不会受到剧烈影响,但该公司也将失去对奥拉帕利(Lynparrza)和仑伐替尼(Lenvima)等口服药物的专利保护。也因此,药企实际都有通过各类方式来储备未来管线的需求。这些方式同时包括收购、与AI公司合作等等。
在和AI公司的合作中,早期,大药企更倾向于从AI制药公司获得较为成形的产品,这种方式类似于当前英矽智能的部分业务。例如,2019年4月,葛兰素史克从Exscientia获得了一种通过人工智能发现的候选药物,它是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潜在药物。而在2021年8月,百时美施贵宝也宣布应用一款Exscientia公司开发的免疫调节候选药物。目前,药企与AI公司的合作也在逐渐深入。
2023年6月,晶泰科技首席科学家张佩宇表示,目前AI最主要集中应用于化药及生物药的发现和临床前开发阶段。在引入AI之前,人工筛选化合物效率低下、进展缓慢,且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引入AI之后,AI可以“左右互搏”,即一边推测设计出百万量级的、可能成药的化合物,一边建立模型筛选分子,从而综合评估它们的成药性、活性、选择性等,也就能增强成功概率。
此外,生成式AI也是目前的投资热点,它也吸引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开展投资。例如,九安医疗。这家公司在2023年报中表示,公司参与了对国产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相关主体的投资,投资额等值于3000万美元,这一举措进一步表明了公司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参与和长期关注。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
 
德睿智药与海正药业达成战略合作,AI助力创新药物研发
5月21日,临床阶段AI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德睿智药与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Yabo亚博集团官方网站》。双方将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利用各自现有平台技术、研发设施及生产资源等自身优势,在AI辅助小分子新药研发等领域开展长期深入合作。
海正药业总裁肖卫红、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兼创新药研究院院长周厚江博士,德睿智药创始人兼CEO牛张明、联合创始人兼中国区总裁张龙博士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海正药业拥有高层次、多维度的研发平台,已在台州总部、上海、杭州、美国等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首批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浙江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研发平台,具备全链条的药物研发能力。此次双方携手合作,「德睿智药」将充分发挥其国际领先的一站式AI驱动新药研发平台的技术优势,在多个疾病领域与海正药业共同推动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
海正药业总裁肖卫红表示:海正药业是一家有着近70年历史的传统制药企业,而德睿智药是一家由年轻科学家与企业家带领的AI驱动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双方团队都有着务实的工作风格,气质相投,必将碰撞出新的想法、新的融合。本次战略合作签署,借助德睿智药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领域的专长,双方将共同推动新一代AI+药物研发平台建设,加速差异化创新药物研发,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亚博体育的突破性创新,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临床治疗选择。
德睿智药创始人牛张明、联合创始人张龙博士表示:德睿智药通过不断的创新推进AI制药技术的边界,让亚博体育疾病有药可医,让亚博体育生命重获健康。这与海正药业“正心好药 成就健康梦想”理念不谋而合。希望借助海正药业创新药研发的一体化平台和强大的研产销全链条产业化优势,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新药研发的渗透融合,开发更具差异化和高临床价值的产品。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6年,2000年发行A股上市,属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经过60多年的发展,海正药业已成为一家集研产销全价值链、原料药与制剂垂直一体化的综合性制药企业集团。公司专注于化学药、生物药、动物药、中药及商业流通等多产业发展,加快布局大健康产业和健康美学等新兴市场,多次入选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浙江省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德睿智药是一家临床阶段AI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公司愿景是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和新药研发领域多种前沿技术渗透融合,持续输出兼具差异化和高临床价值的候选药物,从而让亚博体育生命重获健康。
公司AI医药解决方案曾被欧美权威机构Deep Pharma Intelligence评为“2018-2020全球最重要的11个AI药物研发突破性成就”之一。2023年入选福布斯“Forbes Asia 100 to Watch”榜单,中国大陆仅11家初创公司上榜。
(信息来源:德瑞智药)
 
资本竞合
Pheon Therapeutics完成B轮融资,多家投资方共同参与
近日,英国抗体药物偶联物研发商Pheon Therapeutics(简称Pheon)完成了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Atlas Venture、Brandon Capital Partners、BVF Partners、Forbion、Lightspeed、Perceptive Advisors、Research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和TCGX Capital等多家投资方共同参与,具体投资金额未公开。
Pheon Therapeutics成立于2022年,专注于开发下一代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新型管道。该管道具有治疗对其他治疗无反应的实体瘤和液态癌症的潜力。
(信息来源:亿欧数据)
 
市场风云
数智赋能中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基于380亿参数量,对中医药海量文本进行数据训练,实现方剂优化、机制阐释和新适应症的精准发现……日前在天津召开的数智赋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暨第四届中医药国际发展大会上,由天士力医药集团与华为云共同开发的“数智本草”中医药大模型正式发布。
“通过云计算、大模型等新型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病-症-方-药’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化研究之间的全面分析,加速创新方剂研发,打造‘数智中药’研发新范式。”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凯境说。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天津大学中药学带头人高文远说,“活血化瘀”“理气”“补脾”等中医药术语较难理解,借助大数据、AI计算等方式,建立相对科学的模型,能够将中药的作用机理“说清楚、讲明白”便于患者理解。
当前,中国不少中药企业正尝试“转换语言”,运用现代科技实现中药生产数字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建立现代中药的质量标准体系,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数据和证据,打造“会说话的现代中药”。
走进天士力的生产车间,一条生产线在高频振动技术赋能下,中药提取物液体像一条条细线,匀速地滴入到冷媒中,一分钟就可以生产出7万粒大小一致、重量相同的滴丸。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朱永宏介绍,滴丸的生产过程有2100个传感器采集数据,以确保每粒滴丸的统一高品质。
在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的药品生产车间,一颗颗胶囊药品鱼贯而出,整齐地排列在托盘上,而后被传输至全自动智能包装生产线由双铝膜封装。这里每分钟可以生产出3万余粒大小一致、重量相同的中成药硬胶囊剂。
不仅在生产端,一些中药企业还建立药材溯源、智能检测、售后服务等品质全链条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津药达仁堂生产的速效救心丸包装盒上,一个溯源二维码清晰可见。达仁堂集团董事长张铭芮说,消费者仅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清晰了解到药材产区、生产加工工序、运输、质检环节等流程,药品监管部门也可对药品质量进行全流程监控。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同样离不开数智技术。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操作人员只需要在控制室内点击一下鼠标,便可实现从投料到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的生产工艺全流程自动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伯礼说,“利用数智技术,我们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了二次开发,努力解决临床定位不准、药效物质不清、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目前已应用于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企业,使产值过亿元中药品种从95个增加到500余个。”
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讲好“现代话”,中医药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走得更远。达仁堂以“长城牌”作为出口统一品牌,已经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药品形式注册了约120个品规品种;京万红药业推出的京万红软膏等产品远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药品获得8项国际注册批准……
“我们系统研究不同区域的文化、监管、法规、技术要求,比较各国法规异同,结合产品自身特点,探索现代中药以不同身份注册申报路径,目前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500多个包括药品、功能性食品等注册批件。”张伯礼说。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亚博体育》显示,2020-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由3938亿元增长至450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0%,预计2024年将超5100亿元。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认为,要推进中医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相促进,发挥好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对中医药进行深入挖掘和现代表达,通过海量大数据驱动中医药理论突破和技术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复现老中医思想和临诊经验,讲清楚中医药的机理和疗效,更好促进中医药的现代传承。
(信息来源:天津报道)
 
license-out成创新药“出海”主要方式
全球减肥药品赛道现炙手可热,国内创新药领先企业恒瑞医药借此东风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组合的海外权益,以超过60亿美元价格许可给一家美国公司。巨额交易披露后轰动了中国医药圈,也给正处于产业低迷期的我国创新药企带来了信心。业内人士指出,这种license-out方式(把专利或技术的海外或全球权益卖给海外企业,海外企业负责后续工作)将成为未来我国创新药企“出海”的主要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来源。
“减肥药”市场炙手可热
全球减肥药品市场被司美格鲁肽引爆,恒瑞医药抓住了这一时机卖出了三个在研产品。
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历经数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减重药品司美格鲁肽上市后惊人的销售业绩引发了全球关注。2023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为212.01亿美元,距全球销冠的药品仅一步之遥。
相关数据预测,到2035年,全球超40亿人口将超重或肥胖。减肥药赛道极具想象空间,因此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多起并购。罗氏制药31亿美元并购美国一降糖药物研发企业;阿斯利康公司以20亿美元收购我国诚益生物公司降糖药专利权等;智飞生物以现金形式收购智睿投资和宸安生物股权。
目前,全球大约有近300个减肥药品处于临床至批准上市阶段,包括我国信达生物、甘李药业、华东医药等企业的相关产品。
据悉,恒瑞医药此次抛售的三款药物分别为:HRS-7535片剂,能促进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并抑制胃排空,还可以通过影响中枢增强饱腹感和抑制食欲,直接减少能量的摄入;HRS9531注射液和片剂都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HRS-4729注射液是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预计可实现更好的减重效果和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等作用。
恒瑞医药相关人士称,前两个产品正处在临床二期阶段、第三个还在临床前研究,但全球尚无同类产品上市。业内人士说,该产品组合因其进展快、布局全面、上市可能性大,早已被市场看好。十多年前,恒瑞医药开始布局了代谢性疾病领域,有两款一类降糖创新药在我国上市。
唯有“真创新”才有出路
减肥药物的火热,虽不乏市场机遇和消费需求刺激的推波助澜,但究其本质是该药满足了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去年召开的第8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恒瑞医药曾公布,使用HRS-7535的受试者第29天时的体重自基线平均下降4.38kg。
一款创新药从化合物筛选到最终商业化,基本要超过十年时间。业内人士指出,优秀的科学家或企业家无法预判十年后的市场格局,减肥药物也是在研发数年后受市场追捧。“这再次印证了针对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永远是新药研发的本质,创新药企回归创新本质才能最终穿越周期。”他说。
“这是恒瑞医药持续深入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也代表国际市场对恒瑞医药创新质量的高度认可。”恒瑞医药首席战略官江宁军如是评论。
license-out将成“出海”主要方式
受国内投融资、商业化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生物创新药产业正处于市场低迷期。国内市场低迷后,不少创新药企选择了“出海”寻找商机。作为国内创新药领先企业恒瑞医药也不例外。
易凯资本日前公布的《亚博体育》显示,2023年,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事件金额相比2022年下降了42.35%。2023年A股的医药企业上市数量及首发筹资额也呈下降趋势,其中首发筹资额166.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35%。
恒瑞医药“出海”采取的是license-out方式,上述三个药物研发成本共计在1.5亿人民币左右,一转让即刻赚钱。此次交易方美国公司是由著名投资机构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等基金联合出资设立。双方协定,先收1.1亿美元,同时获得美国公司19.9%的股权,后期其他款项加起来将超过60亿美元。而且还约定恒瑞医药持有投资方19.9%的股权,未来无论美国公司将产品再转卖或孵化上市,恒瑞医药都能从中获利。
据介绍,我国生物创新药“出海”分为三种方式。一是自主出海,药企在海外自己开展临床试验,申报上市以及后期的商业化销售;二是借“船”出海,主要包括License-out;三是联手出海,即中国药企和海外药企联合开发,分担成本和收益。
作为我国创新药“出海”的先行者,百济神州公司采取自主模式,传奇生物公司采取联手强生公司模式。两家公司都从海外市场获得了巨大收益。2023年,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91.38亿元人民币、海外营收超过国内;传奇生物西达基奥仑赛全球销售额为36亿元人民币、全来自于海外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出海”模式和交易规则的选择,取决于其本身实力和对海外规则的熟悉程度。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药企license-out数量第一次超过lincense-in。去年,恒瑞医药license-out了很多项目,交易总金额超40亿美元;百利天恒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该交易创造了国产药物授权出海新纪录。
2024年度截至4月30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许可项目累计25笔,较去年同期增长56%,累计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业内人士预计,在A股IPO大幅收窄情况下,以license-out方式“出海”的生物创新药企越来越多了。未来这将成为创新药企“出海”主要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60亿美金!“医药一哥”实现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授权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企业实力的提升,愈来愈多药企通过“借船出海”或自主出海等方式走出去。
5月16日,“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公告,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 CM Newco,Inc.,后者将获得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GLP-1产品组合的权利。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将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且将从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GLP-1产品组合授权许可费。
GLP-1药物因兼具降糖、减重等多重适应症,应用潜力巨大,已经成为以礼来、诺和诺德等为代表的药企角逐的赛道。
据介绍,本次实现海外授权GLP-1产品组合是恒瑞自主研发的针对糖尿病、肥胖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创新药,包括:HRS-7535,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RS9531,多肽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注液和口服产品;HRS-4729,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
其中,HRS-7535片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既可以通过激活人的GLP-1R,促进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和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并抑制胃排空,还可以通过影响中枢增强饱腹感和抑制食欲,直接减少能量的摄入等机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和减重。全球范围内尚无口服小分子GLP-1R激动剂上市。
HRS9531注射液为公司自主研制的靶向抑胃肽受体(GIPR)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的双激动剂,可协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能量摄入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激动GIPR有效加快脂质代谢和降低GLP-1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和减重。同靶点药物中礼来的Tirzeptide已于2022年5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Mounjaro),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此外,Tirzeptide用于肥胖患者的两项Ⅲ期临床研究已取得成功,并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
HRS9531片是以HRS9531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口服GIPR和GLP-1R双激动剂,可以提高HRS9531在体内胃肠道的吸收,用于治疗T2DM和减重。全球范围内尚无口服同类产品上市。
HRS-4729注射液则为公司自主研制的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可通过激活多靶点,保护胰岛的同时提高胰岛素分泌,控制血糖,预计可实现更好的减重效果和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等作用,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已投入研发费用约1,379万元。全球范围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
恒瑞医药表示,本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拓宽GLP-1产品组合的海外市场,也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
2023年年报显示,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同比增长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
2023年恒瑞可以说是按下了BD加速键,共达成了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涉及创新药包括PARP1抑制剂HRS-1167、Claudin-18.2ADC药物SHR-A1904、EZH2抑制剂SHR2554、TSLP单抗SHR-1905、TKI吡咯替尼、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用治疗肝细胞癌适应症。
公司表示,未来将通过自研、合作、许可引进等多种模式,拓展海外研发边界,丰富创新产品管线。
(信息来源:制药网)
 
蝴蝶效应,被战争波及的国际临床
两年前,俄乌冲突爆发时,医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是:战争将如何影响当地的国际临床试验?
然而,在当时,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战争对临床试验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战争初期,人们更关注个人安全而非临床试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根据乌克兰、波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CRO(合同研究组织)的反馈,几个月后,研究人员开始克服重重后勤挑战,如样本运输问题,重启部分试验。
到了2022年下半年,一些CRO表示,在新启动和正在进行的试验中,他们在研究药品进口、实验室和物流服务方面已经没有障碍,部分服务逐渐恢复正常。
但事实上,随着战争的持续,俄乌地区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影响开始显现,并且部分国内药企也受到了波及。
例如,恒瑞医药的“双艾”组合近期在申请美国FDA批准时遭到拒绝,原因就是“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键临床试验中心的检查未能完成”。
恒瑞医药解释称,这是由于旅行限制所致。目前,何时能消除这一障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对其他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进行临床试验的药企产生影响。
这一事件进一步提醒药企,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可能面临的复杂情况,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一个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优化全球临床试验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重要课题。
01、热门中心
得益于此前积累的底子,东欧拥有数量显著的医疗机构,以及经验丰富的临床人员,并且在相应的疾病领域有极为丰富的研究经验,例如精神分裂症等。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在乌克兰有大量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群体,在这里开展临床试验可以更容易招募临床患者,临床试验成本也更低。
因此,俄罗斯、乌克兰均是跨国药企和研究机构选择的热门临床试验基地所在地。
例如,2022年初,超过四分之一(26%)的精神分裂症试验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进行,胃肠道疾病研究比例也较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14%)和克罗恩病(10%)。
Karuna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国际多中心临床EMERGENT-3,19个临床试验地点中有10个位于乌克兰。
当然,不仅是上述疾病,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是肿瘤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热门选择地。2022年5月,有508项肿瘤临床试验涉及乌克兰或俄罗斯的地点,多数是跨国研究(508项中的470项,93%),且508项中的344项,也就是68%的研究是第3阶段。
恒瑞医药便在俄罗斯开展了多项3期临床。除了上文提及的双艾组合,还涉及HER-2小分子药物吡咯替尼和PRAP抑制剂Fuzuloparib。
当前,吡咯替尼开展的研究为,联合多西他赛在携带HER2外显子20突变且铂类化疗失败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中的3期研究
而Fuzuloparib开展的临床,则是联合醋酸阿比特龙和泼尼松与安慰剂联合AA-P作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很显然,这些临床在战争中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02、蝴蝶效应
战争的影响波及了跨国药企的临床试验布局,迫使一些药企不得不放弃在俄乌地区的临床中心。虽然临床试验地点的减少不会直接影响新药的审批流程,但它无疑会打乱正在进行的试验计划,延缓它们进入审批阶段的进程。
例如,入组新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变得困难重重。肿瘤患者尤其受到影响,他们急需现场治疗,无论是标准化疗还是临床试验中的新疗法。但由于医疗基础设施遭受破坏,继续提供治疗变得异常艰难。乌克兰的五个主要肿瘤中心都位于基辅,而基辅正是俄乌冲突的焦点。
随着战争的推进,乌克兰不得不暂停包括肿瘤手术在内的常规肿瘤护理服务,以便集中资源救治因战争而受伤的公民。对于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来说,由于试验需要严格的监测和方案化治疗,完成治疗变得极为困难。
Aeterna Zentaris公司因应战争造成的延误,不得不将儿童诊断测试的三期临床试验推迟到。根据GlobalData的临床试验数据库2022年的数据,超过70项在乌克兰或俄罗斯设有试验点的外国赞助试验因战争而中断。海外媒体也报道,2023年有超过4%的全球试验因地区不稳定而不得不停止或暂停。
即使患者完成了入组,后续的随访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许多乌克兰人因冲突而在国内和国外流离失所,这导致他们与试验地点失去联系,给药物运输、患者监测和随访带来重重困难。
另外。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也面临挑战,因为数据需要在不同的研究中心和临床医生之间传输。在任何情况下,保护患者的健康和权益都应该是所有行动的核心。
实际上,战争还增加了临床试验的不确定性。研究表明,因战争流离失所者的死亡率甚至高于难民。很显然,这将会给当地开展的临床带来亚博体育变数。
恒瑞医药的遭遇,则凸显了另一个现实问题:即便临床试验的其他环节进展顺利,最终的审批过程也可能因为外部因素,如“旅行限制”而遭遇障碍,进而影响新药的上市进程。
恒瑞医药指出,由于FDA对其生产现场的检查以及部分国家的旅行限制何时取消存在不确定性,这直接影响了BIMO临床检查的完成,使得上市申请的批准变得不可预知。换言之,即便临床数据再完美,旅行限制这一“黑天鹅”因素,也给新药审批增添了额外的不确定性。
03、警示与启示
从药企尤其恒瑞医药的遭遇来看,这也意味着,战争不仅给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带来直接挑战,还可能以间接的方式影响新药的审批流程。
某种程度上,恒瑞医药的案例也是一个警示。
事实上,尽管俄乌战争对所有药企都产生了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却各不相同。例如,argenx公司在2020年四季度启动了皮下艾加莫德治疗PV和PF的注册性ADDRESS临床试验。
该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是评估在30周时,通过最小类固醇剂量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在ADDRESS临床试验中,有一小部分患者正在乌克兰或俄罗斯的研究中心参与试验。
面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argenx及时进行了风险评估,并迅速采取措施,增加了其他地区的入组人数。虽然这导致了艾加莫德皮下注射版本用于PV和PF的预期顶线数据有所推迟,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
Argenx的临床应对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地区的不稳定都可能对药物研发的全链条造成影响,药企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应对机制,以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市场分析
恒瑞医药PD-1闯关FDA受挫,“内卷”格局下“出海”如何后来居上?
近期,恒瑞医药国际化布局相关消息不断。前脚刚刚宣布将GLP-1产品组合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后脚就传来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疗法延迟在美上市的消息。
5月17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该公司收到美国FDA关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完整回复信(Complete Response Letter)。回复信中,FDA表示会基于企业对生产场地检查缺陷的完整答复进行全面评估;并且由于部分国家的旅行限制,FDA表示在审查周期内也无法全部完成该项目必需的生物学研究监测计划(BIMO)临床检查。
据业内人士分析,完整回复信也就是业内通常所说的CRL,FDA会在CRL中详细说明可能存有的缺陷和风险,并提出建议方案,如果申请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改,CRL实际上并不影响最终批准。也就是说,此次恒瑞卡瑞利珠单抗的美国上市程序延迟了。
对此,恒瑞医药方面表示,公司计划积极与FDA保持密切沟通,并尽快重新提交上市申请,以期产品能够尽快在美国获批上市。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仅两款国产PD-1在美国获批上市,分别为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和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
根据IQVIA数据,过去五年,PD-1产品表现明显优于全球肿瘤市场,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5%,是肿瘤整体增长率的3倍,按厂商出厂价计算,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60亿美元。随着PD-1/PD-L1市场的成熟,未来增长预计将放缓至15%(5年复合增长率),IQVIA预测到2025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580亿美元。尽管这一增长率较低,仍超过了整个肿瘤市场10%的预期5年复合增长率。
有券商医药行业表示,目前,国产PD-1在海外的售价均高于国内售价,恒瑞医药此次闯关FDA失利也意味着损失一部分收益。“推迟获批上市的原因有很多,诸多竞品在排队等上市的现实就是其中之一。目前,PD-1蓬勃的商业前景引来众多公司竞相参与其中,从而导致PD-1/L1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研发日益扎堆。目前,全球研究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突破5000项,免疫疗法的前景错综复杂,这让监管机构和支付方都感到担忧。”
国产PD-1放量
在恒瑞医药延迟在美上市之际,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表现。
根据百济神州披露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替雷利珠单抗2023年销售额总计38.06亿元,同比增长33.1%。2024年一季度报数据也显示,抗PD-1抗体药物替雷利珠单抗2024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总计10.44亿元,同比增长32.8%。
在国内,替雷利珠单抗已在PD-1领域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12项适应症,包括近期获批的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或转移性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在全球范围内,替雷利珠单抗已在多地相继获批,包括欧盟、英国、美国、韩国和瑞士,为全球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在欧盟,继此前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领域取得首个批准后,替雷利珠单抗再度斩获重磅适应症,获批用于三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应症的一线及二线治疗。另外,在美国,替雷利珠单抗也已获得首个适应症批准,用于ESCC的二线治疗。
百济神州对于PD-1产品市场潜力挖掘还在继续。据悉,目前,百济神州正在开发替雷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制剂,已于2023年启动临床。
君实生物发布的2023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增长,主要系医药产品收入增加。其中,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收入约为9.19亿元,同比增长25%,在君实生物总营收中占比超60%。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单抗已在中国获批8项适应症,有2项适应症在美国获批上市。
市场信息显示,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定价为每瓶8892.03美元,约合人民币6.36万元,是国内定价的三十多倍。而据此前披露,替雷利珠单抗有望于2024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销售,尽管目前尚未披露美国定价,但据此前百济神州总裁、首席运营官兼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在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透露,替雷利珠单抗的价格会比国内市场定价高出不少。
除了“出海”成功的企业,国产PD-1头部布局者还有恒瑞医药及信达生物。信达生物在财报中并未直接披露信迪利单抗的销售额,不过提到,公司2023年全年产品收入57.28亿元,同比增长38.4%,信迪利单抗的销售表现强劲,市场领先。而从信达生物的合作方礼来的2023年财报也可以看到,信迪利单抗(Tyvyt)全年销售额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在PD-1第一梯队的国产布局企业中,仅恒瑞医药未披露卡瑞利珠单抗的市场销售额。
而在分析当下PD-1市场竞争格局时,上述分析师表示,由于国内外PD-1/PD-L1单抗的市场规模仍在逐年扩大,大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商业化团队结构调整及优化,加强进行市场渗透率。后续,从竞争方向来看,得适应症者得天下,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目前各家都在加速推动适应症的拓展。
“从最初十几万美元的年治疗费用到如今经医保报销后的‘万元时代’,PD-1/L1已陷入‘内卷’,企业要想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出海’并且向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上述分析师说。
“出海”关键点何在?
据梳理,截至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PD(L)-1单抗也达到了15款之多,另外,国内关于PD-1/PD-L1药物的临床试验登记数量累计有600余条,涉及企业150余家,其中已有近200条处于Ⅲ期临床阶段。
在如此“内卷”的市场格局下,越是获批较晚的企业,如何走稳商业化路径也是行业所关注的焦点。
IQVIA方面也分析指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和创新浪潮为未来的PD-1/PD-L1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创新者仍可考虑下述四点因素,抓住有价值的机会。但只要以恰当的战略和开放的心态拥抱合作,创新者仍能在新型PD-1/PD-L1疗法中获得成功。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出发:
一是,差异化。瞄准目前PD-1/PD-L1疗法未能满足的患者群体的需求;同类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空白领域(如冷肿瘤)首创,并成为新的治疗标准。
二是,精准性。生物标志物带来的精准性将在宣导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PD-1/PD-L1药物价值主张时发挥关键作用;将生物标志物纳入新型PD-1/PD-L1疗法的共同开发中至关重要。
三是,可选择性。PD-1/PD-L1资产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开发的灵活性,即成为新型联合疗法的一部分,从而创造差异性,而不在于其本身作为单一疗法的商业潜力,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进行联合开发。
四是,合作关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网络对PD-1/PD-L1的成功至关重要,一方面,与其他肿瘤公司进行联合治疗;另一方面,诊断机构与生物标志物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此外,也有企业方面表示,在商业化布局层面,不考虑将PD-1产品纳入医保在中国市场“内卷”,但会推动产品“出海”。例如,日前,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朱俊就在媒体沟通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通过PD-1降价进医保,短期内不是公司服务患者的最好方式。“现在PD-1肿瘤药国内有200亿的市场,100亿是走自费的,100亿是走医保的,100亿医保覆盖的患者是90%的患者,另外100亿是10%的患者。国内价格可能影响药物出海的定价,如果中国的价格过低,可能也影响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议价能力。”
“出海”被一众企业认为是PD-1扩大市场的一条有效路径,但闯关FDA受挫也成为不少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2022年就有中国多家头部创新药企业的肿瘤药物‘出海’遇挫,这与FDA提出的project optimus计划(要求亚博体育的剂量探索和剂量优化)和project diversities指南(要求药企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地纳入亚博体育人种)有很大关系,这势必大幅度增加药企的临床研究成本。”有不愿具名药企高管表示,基于该等变化,建议企业需重新审视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出海和主动出海,不能仅是因为在国内遇上了比任何人想象得都冷的寒冬就被迫出海,而是要在有足够的创新力和运营能力后再“出海”。
“虽然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才真正说明我们的实力,但中国市场仍是中国药企的立身之本。此外,尽管由于很多药品在美国获批后其他地区才敢上市,这导致药企出海必去美国,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上欠发达地区的市场潜力也不容小觑,需提前进行战略布局。”上述药企高管说。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竞速欧美,我国基因疗法如何突出重围?
近日据江苏媒体报道,江苏省内首例针对先天性耳聋的基因治疗,今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开展。不足两岁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日前第一次喊出“爸爸妈妈”。
区别于以往的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助听技术,该项基因治疗是恢复病人的自然听力,即既能听得见、听得清,还能听得懂,目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钱晓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产学研相结合,最终走向产业化的道路,能够让亚博体育的耳聋人群受益。
近年来,基因治疗通过精准的基因修饰和操纵,为许多难治性或者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愈希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基因治疗已经从理论研究走向临床实践,并从试验走向产业化,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一大热点。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因治疗以独特的治疗机制,也向现有的药品监管、临床实践等方面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保障患者安全前提下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转化,提高药物可及性,均是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在研管线和临床试验数量上看,细胞与基因疗法(CGT)是我国目前唯一能跟欧美一较高下的赛道。”泰格医药高级项目总监应晓薇表示,“一方面,在把控好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好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创始人必须开拓思维,让更专业的运营人才多快好省地加速研发之路。”
据国家药监局最新披露,目前,我国已有四百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正在开展药物临床试验。
做好高质量IIT,加速临床研发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0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规模达20.8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05.4亿美元,2020年至2025年CAGR为71.2%。市场前景广阔,临床研发活动也攀上新高峰。
日前,IQVIA发布了一份关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2023年,631项(细胞和基因疗法)临床试验启动,主要来自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生物医药公司启动CAR-T疗法临床试验的占比与2022年相比有所下降,而基因疗法的占比从2022年的14%提高到了22%。由此看来,行业聚焦领域出现转移迹象。
“市场交易规模相较于10年前增长了48%。”IQVIA报告指出,“特别是在2023年,该领域的交易占比已突破10%,而在2014年,这一数字仅为5%。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业界对细胞和基因疗法治疗模式的信心与浓厚兴趣。”
此外,不少产品获批上市。上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范围内已有76款细胞和基因疗法获得监管机构批准上市,与2013年的总数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的增长。其中,全球范围内共有19款基因疗法获批,主要用于治疗各类遗传性疾病。
这些数据背后,竞争激烈也可见一斑,而缩短临床研究时间也就意味着获得更快上市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日前召开的“基因治疗技术与药物研发”论坛上,做好高质量的IIT以节约临床研究时间成为共识。
公开资料显示,IIT不是以盈利或药品注册为目的,而是扩展和优化现有疗法,如对上市药品开展非适应症的研究、开拓新适应症、诊断或治疗手段的比较、与其它药物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等。
“IIT往往是整个临床试验开发过程中成本占比最小的一部分,因此,在早期阶段,尤其是对于一家初创企业的第一个产品来说,IIT是一个可以‘避坑’的环节,一定要起到‘花小钱办大事’的作用。”应晓薇表示,“一个好的IIT应该与之后的临床研究同步接轨,甚至其中的一些转化数据可以为之后所用。”
因此,对于药物研发来说,相关团队设计临床研究运营策略方面的经验非常重要,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正式的临床研究中,“例如,在血液肿瘤领域,我们经常希望能够把爬坡和扩展融合设计在一起,这在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操作,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应晓薇补充。
提高药物可及性
2024年3月,Orchard Therapeutics的Lenmeldy获FDA批准上市,作为第一个治疗儿童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基因疗法。Orchard透露,Lenmeldy在美国一次性治疗的批发采购成本(WAC)为425万美元(约3000万元),这使得它一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药物。
“一次性”“治愈”等标签,赋予这种先进疗法无限想象的空间。Sarepta与罗氏联合开发的基于腺相关病毒(AAV rh74)的基因疗法Elevidys,2023年6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尽管定价320万美元一针,Elevidys在2023年实现2.004亿美元的销售额,远超预期。
天价药物的一端是长时间等待“有药可医”的患者,一端是付出大量研发成本的药企。将创新成果最终送到患者手中,并非“一次性”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基因疗法的应用也常常受制于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天价。
2019年,蓝鸟生物的基因疗法Zynteglo在欧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该公司将价格定为157.5万欧元(约180万美元)。但由于价格过高,没有达到国家支付方的成本效益标准,于2021年8月宣布在欧洲撤市。一年后,该基因疗法获FDA批准,定价280万美元,用于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867.8万美元,仅有3至4名患者接受治疗。
聚焦国内,“治疗费用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邱潇在上述会议中建议,“企业应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积极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关键物料、耗材国产化升级等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可通过争取与惠民保等医疗保险合作,和探索按疗效付费等方式,提高药物可及性。”
“产品的可及性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美国ASC Therapeutics和深圳安盛康泰医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姜儒鸿在上述会议中强调,“国内的CGT企业一定要走国际化路径。不要纠结在国内药价上,这是个短期无解的难题;不同国家的定价体系不一样,如果前期在国内把IIT高质量地做好,等于缩短了前期研发成本,总账计算上成本也能降下来。”
在尧唐(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吴宇轩看来,在美国市场的支付能力和支付系统下,罕见病遗传药物研发避不开美国市场,如果基因治疗药物仅面对中国市场,需要呼吁医保政策做出改革。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也会有相关政策来解决现在面临的支付问题。
应晓薇表示,“一方面,目前国内有大量通用型基因治疗产品在研,通过充分竞争,预期降低未来产品上市的定价。此外,例如江浙区域一些自体型研发管线,在产业化转化前的宣传上也表明价格可以做得更低。另一方面,基因治疗产品通过降低材料等工艺成本,结合商业化手段,将成本控制在患者接受范围之内。”
未来何往?
基因治疗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通过基因水平的操作介入和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而对疾病进行治疗,已在多种与基因变异有关疾病上显示出治愈的潜力。
IQVIA报告显示,基因疗法治疗领域中,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占比35%,此外,神经疾病、代谢、内分泌、心血管和眼科疾病领域均有显著临床开发活动。基因疗法往往用于治疗遗传病,并给可能面对终身残疾威胁的患者带来希望。
从无药可治的致死性遗传病到无药可制的不可成药靶点,基因治疗挽救患者于危亡,改变多种疾病治疗的现状。“未来,CGT在各种疾病,包括癌症领域、免疫领域、帕金森等的疗效是值得期待的。此外,干细胞领域在延缓衰老领域也值得期待。”应晓薇表示。
在吴宇轩看来,基因疗法首先在罕见病领域发力,进入到常见病领域还有一段路要走,“递送方面,目前基因编辑或基因治疗药物在常见病领域,对递送载体本身的毒性或者副作用的要求远高于做罕见病时的要求。”
“此外,对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常见病,市场已有很多替代药物和替代疗法,虽然基因疗法具有潜在的一次性给药、终身治愈的优势,只有在安全性上做到极致,才能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吴宇轩补充。
“从行业上看,未来基因疗法在递送方面应该是有所突破。”姜儒鸿强调,“特别是在市场处于下行阶段,面临专利悬崖的大药厂寻找新的增长点。国内布局基因疗法的企业,要抓紧时间做好做快高质量的IIT,抓住这三年的与MNC合作窗口期。”
国内基因疗法企业如何走好全球化发展之路?“药物研发首先强调的是以临床价值获益为导向,如果在安全性上较其他产品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企业从战略层面做好全球化布局,则产品更容易走好国际化发展路径。”应晓薇表示。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中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方盛制药、天力士等不少药企猛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中药企业的研发热情日益高涨,包括方盛制药、天力士、以岭药业、康缘药业等不少药企开始猛攻中药创新药。
如方盛制药表示,上市以来公司就一直以“创新中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研发管线主要聚焦于骨科、心脑血管科、妇科、儿科、消化科等慢病领域。2023年方盛制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50%,创新中药研发管线持续扩充。
在持续研发投入下,方盛制药中药创新药有望迎来收获期,其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公司已开展临床前研究的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达13个,覆盖妇科、骨科、呼吸科、儿科、肿瘤科等科室。此外,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进度靠前的品种有诺丽通颗粒、健胃祛痛丸、蛭龙通络片;健胃祛痛丸正进行三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申报生产。
天士力在年中中表示,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3.15亿元,同比增长29.49%。在高研发投入下,天士力陆续收获创新成果,如2024年1月,天士力的枇杷清肺饮颗粒、温经汤颗粒这2款中药新药相继提交注册申请,有望于2024年内获批上市。截至目前,天士力拥有涵盖98款在研产品的研发管线,包含41款1类创新药,36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6款正在临床II、III期阶段。
而以岭药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据以岭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加大投入至9.3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9%。以岭药业不断提升研发产出效率、丰富研发产品阵列,研发产出成果继续显现。公司创新中药“通络明目胶囊”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其中药1.1类创新药芪防鼻通片已申报生产,柴黄利胆胶囊顺利完成III期临床,小儿连花清感颗粒及络痹通片正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预示着未来有亚博体育的创新药物将陆续问世。截至目前,以岭药业研发上市的创新中药已有14个,覆盖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临床多发、重大疾病领域,其中10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矩阵。
康缘药业也是国内中药创新药领域企业,为实现研发创新转型、寻求新的增长点,其制定了“一体两翼”研发策略——以现代中药为主体,化药、生物药协同发展。据悉,康缘药业已有12个创新中药管线处于临床II期、III期及NDA阶段,主要以妇科中成药成熟度最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中药新药审评审批全程加速,医保支付政策倾斜支持,药企新药申报积极性明显提升,中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数据显示,药企对中药创新药的研发积极性明显提升,其中2023年中药创新药申报数量62个,较2022年的45个增长了37%,获批临床的数量41个,较2022年的25个,同比增长64%,批准5个中药1类新药上市,较上年略低。
不过也有人士指出,虽然很多药企正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并逐渐迎来收获期,但是在中药领域研发投入低的问题依旧存在。根据数据统计,72家中药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比中位数仅为4.06%。66.67%(48家)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低于平均水平,包括如云南白药、同仁堂、葵花药业、片仔癀、华润三九、吉林敖东和东阿阿胶等。
(信息来源:制药网)
 
颠覆与被颠覆,高值耗材等来了供给侧改革
过去十年,创新医疗器械行业上演了一幕幕产业与资本的协奏曲:产业架桥、资本开路,共同创造了从无到有的奇迹,颠覆者层出不穷。
然而,资本市场的慷慨解囊,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行业内卷。许多国内企业在产品开发上,似乎都在遵循一种“差不多”的策略:
从立项之初,就未将超越现有技术作为目标;而是满足于开发一些短期内能带来财务回报的“勉强可用”产品。
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这一现象确实存在。无论是心脏瓣膜还是神经介入,这些看似高端的领域,也未能幸免于内卷的漩涡。
曾经的颠覆者,也难逃被颠覆的命运。市场预期的破灭,资本的退潮,导致企业估值的大幅缩水。
创新医疗器械行业,无疑需要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扭转这一颓势。眼下,转机或许已经出现。
最近,健世科技TTVR产品的上市遇阻,可能是供给侧改革已经启动的一个信号。企业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这场改革的洗礼?
01、创新桥头堡
在心脏瓣膜领域,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无疑是国产医疗器械创新的桥头堡。
三尖瓣返流是由三尖瓣无法完全闭合引起的,会导致心脏收缩期血液从右心室倒流到右心房的情况。长期来看,三尖瓣返流会导致右侧郁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包括外周水肿、腹水及郁血性肝病变。
在传统的治疗手段中,药物与传统外科三尖瓣介入是核心治疗手段。但药物相对来说起到控制的作用,且作用相对有限,因此手术是最后的补救手段。
但传统的外科手术,由于侵入性太大,对老年人和高风险患者不大又好,因此需要更安全有效手术治疗方式的面世。
在TAVR之后,包括爱德华等全球企业,也都瞄准了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修复/置换产品的研发。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经导管三尖瓣介入修复/置换产品在安全性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比于大部分医疗创新产品,国内企业在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置换产品的研发上,走在全球前列。
健世科技的LuX-Valve,是世界上首个完成确证性临床试验受试者入组的在研产品,公司也是预期,其将成为全球首批获批准用于商业化的经导管三尖瓣置换产品之一。
在招股书中,健世科技描绘了LuX-Valve的畅想图:预计2023年将有600名患者接受经导管三尖瓣介入的收入治疗,2030年将增长至20.09万名。
也正是基于LuX-Valve的预期,健世科技完成了港股上市。当然,不管临床上是否能够完成患者数量激增的目标另说,LuX-Valve的首要任务是拿证上市。
遗憾的是,LuX-Valve上市的目标搁浅了。
02、倒在了审批环节
从临床数据来看,LuX-Valve的性能确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年的随访数据显示,有99.1%的患者三尖瓣返流情况得到了改善,94.4%的患者三尖瓣返流程度降低至轻度或更轻微,而75.7%的患者更是恢复到了无返流或微量返流的状态。
在这一年的观察期内,全因死亡率为10.32%;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需要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比例仅为1.6%,发生卒中的比例为2.4%,而肺梗塞和瓣膜支架断裂的发生率均为0。
综合这些数据,可以认为LuX-Valve在确证性临床研究的一年期结果中表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三尖瓣返流症状,还显著提升了患者在术后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
那么,LuX-Valve又为什么折戟呢?LuX-Valve的临床试验设计可能正是其遭遇挫折的关键所在。根据媒体报道,公司表示否决理由是,该类产品无法确认权威的单组目标值。
原来,该产品采用了单组目标值设计的临床试验,其主要评估终点是一年内的累计死亡率。据媒体报道,公司方面表示,遭到否决的理由是该类产品无法确立一个权威的单组目标值。
单组设计,也就是单组目标值试验设计,指的是在试验中只设立一个试验组,而不设置对照组。通过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并进行试验器械的干预,来评估试验器械的疗效。然后将试验器械的疗效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此来评价试验器械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疗效目标。
这种设计相对简单,但由于缺少了同期对照组,单组试验设计存在固有的偏倚风险,比如非同期对照偏倚,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一致,可能会引起选择偏倚、混杂偏倚、测量偏倚和评价偏倚等问题。
关于单组目标值设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曾明确指出,在临床试验设计中,随机、设盲、平行对照的设计能够提供更高等级的科学证据,应当被优先采用;而单组目标值设计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被考虑接受。这表明监管机构倾向于更有说服力的临床试验设计,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LuX-Valve目前面临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其遭到否决。如果确实如公司所说,问题出在临床设计上,这或许反映了监管机构对于“单组目标值”设计的更加严格的要求。
03、LuX-Valve折戟启示录
当然,无论LuX-Valve是否因为临床设计的问题而在审批环节遭遇挫折,这一事件都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在医疗器械领域,海外巨头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巨头们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高标准需求,从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尊重。
对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来说,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在产品开发上做得更好。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同时,也要在工艺上不断精进,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此外,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执行上,企业也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试验是验证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审批和上市。因此,企业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临床对照产品,确保临床试验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以高质量的临床数据支撑产品的审批。
只有持续挑战更高的目标,不断推动产品的创新和优化,企业才能推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被颠覆。
换言之,对于国内创新医疗器械行业来说,供给侧改革不应仅仅是政策层面的推动,更应由企业自身发起,自我革命,这才是“内卷”该有的样子。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运作管理
裁员“瘦身”、优化管线,拜耳的艰难变革进展如何?
近日,拜耳披露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并透露过去三个月,集团裁员1500人,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者。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在当日的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扁平化等级制度和削减公司官僚主义,将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此次裁员共花费拜耳2亿欧元,但通过精简公司结构,清除阻碍组织快速发展的职位,将有助于公司在2024年节约5亿欧元的成本。从2026年起,这些措施将每年减少20亿欧元的组织成本。
据了解,此番裁员计划将持续到2025年,但拜耳并没有提供裁员的具体数字。今年1月,拜耳推出了新的运营模式DSO(Dynamic Shared Ownership,动态的责任共担),预计到2024年底,拜耳的每个部门都将在这种模式下开始工作。
其实今年以来,除拜耳外,多家跨国药企也在裁员。据Fierce Biotech发布的2024年生物制药企业裁员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2024年共有77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裁员,其中不乏诺华、罗氏、辉瑞等大型跨国药企。
另一方面,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各大企业也在精简产品管线,挖掘新的增长点。拜耳也在不断优化自身产品管线,在结构重组中逐渐理顺制药业务的发力赛道。聚焦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以及神经学和罕见病领域,拜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CIC灼识创始合伙人侯绪超此前表示,跨国药企进行大规模裁员和精简产品管线的主要原因包括对当前市场环境的一种反应,也有成本控制、战略调整以及提升研发效率等不同因素的考虑。
也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近期各大药企裁员消息频出,从侧面说明了跨国药企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阵痛期,跨国药企为了应对亚博体育挑战,相应的业务调整也在变得越加频繁,与此同时裁员也就成为了常态。
取消多管理、协调层级
去年2月,拜耳宣布前罗氏制药CEO Anderson将成为拜耳下一任CEO,同年4月,Anderson加入拜耳,并于6月正式担任拜耳集团CEO。自上任以来,Anderson发起了一系列变革,试图扭转公司困境。
在去年的三季度电话会议上,Anderson表示,近500亿欧元的收入,现金流几乎为零,股价走势同样不尽如人意,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将其归因于复杂的制度上,认为约12层公司管理岗位,令任何创新都举步维艰。
也因此,Anderson提出,到2024年底,拜耳将取消多个管理和协调层级,大约95%的决策将从管理者转移到工作人员的手中。今年1月,拜耳正式推出新的运营模式DSO,旨在减少内部的等级制度,消除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
在Anderson看来,降低成本只是DSO模式的成果之一,最终,该模式将通过改善客户关系和加速创新来推动业务增长,例如,加强处方药事业部产品线。
今年3月,拜耳对制药部门进行了重塑,领导人员从14人减少到8人。截至3月底,拜耳员工总数不足9.82万人,同比下降3.5%。“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是不遗余力地确保公司的每项工作都以使命为导向。”Ander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采取了“现收现减”的方式,如果公司决定剥离或关闭任何大型业务,未来裁员的数量可能会不确定。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5个月,拜耳面向客户的自主团队数量增加了十倍以上。制药部门目前有180多个自主团队,其中美国约有70个。“未来几年,员工队伍将由不断发展的5000至6000个自主团队组成,他们将在90天的时间里共同完成自己选择的项目,然后重新组合进行下一个项目。”Anderson说。
变革中的拜耳交出了第一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受汇率变动影响,集团销售额为137.6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息税前利润增长4.0%,达到30.92亿欧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44.12亿欧元。得益于经营现金流的改善,自由现金流为-26.26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拜耳公布2023年财报时,Anderson提出了公司未来两三年的战略重点,即增长与创新、美国的诉讼问题、现金与去杠杆,以及全新的DSO运营模式。
不难发现,新模式已然成为Anderson为拜耳开出的“一剂良方”。实际上,过去大半年,Anderson走访了拜耳在15个国家的团队后发现,员工对新组织的反馈大多是积极的。他表示,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当他们与同事一起拥有决策和行动的权力时,他们能完成亚博体育的工作。
此外,自Anderson掌舵后,拜耳就曾传出拆分的消息。对此,Anderson曾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挑战,提高业绩,创造战略灵活性。在公司结构问题上,我们的答案是‘现在不行’,但这不应被误解为‘永远不会’。”
优化管线背后的风险管控
面对专利悬崖,为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管线也是跨国药企的一项重要手段。侯绪超认为,跨国药企通过裁员和精简产品管线等举措,短期内可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手段。长期而言,药企仍然是需要依靠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来实现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Anderson拥有深厚的医药行业背景,他曾先后在渤健、基因泰克、罗氏制药等多家制药公司任核心职位,曾参与25种新药的开发和上市,其中包括15种重磅畅销药物。因此,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新一任CEO的到来,拜耳将更注重制药板块的投入。
今年3月,拜耳在媒体日上介绍了2023年研发管线进展:提交了8个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并预计4个具有first-in-class潜力的药物在2024年底前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研发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免疫疾病以及神经学和罕见病领域。
在肿瘤领域,治疗特定类型前列腺癌的新产品Nubeqa(达罗他胺)是处方药业务未来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其实一季度财报中制药部门快速增长的原因,拜耳就将其归于该产品和Kerendia(finerenone,非奈利酮)的显著增长,后者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病。
具体来看,经汇率和产品组合调整后,制药部门销售额增长了3.9%。此外,抗凝血药物Xarelto(利伐沙班)和眼科治疗药物Eylea(艾力雅®)仍是拜耳本季度最畅销的产品。相比之下,制药业务部门的不利因素包括因中国的招标采购导致的Adalat(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销售额下降。
据Anderson介绍,第一季度,拜耳取得了关于更年期延缓药物elinzanetant新的III期临床顶线结果。合作伙伴已于1月向欧盟EMA递交了该药的上市申请,美国FDA也为相关申请设定了审批日期,即2024年11月29日,拜耳预计于明年推出该产品。此外,asundexian用于卒中二级预防的OCEANIC III期试验进展迅速。
近年来,拜耳还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投资,进一步拓展CGT(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数据显示,过去5年,拜耳对CGT的投资额已超过50亿美元。拜耳及其子公司BlueRock和AskBio正在推进临床前和临床阶段产品组合,这些具有竞争力的CGT涵盖神经肌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代谢、罕见病等多个领域。
“从市场整体上看,尽管一些CGT项目被砍,但这些赛道依然被跨国药企重点关注。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政策调控的背景下,药企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在全球医药交易治疗领域分布情况方面,抗肿瘤药物是最受关注的治疗领域,抗感染、神经系统药物、免疫系统药物紧随其后。”上述分析师强调,由于新药的研发前期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及长时间的临床试验,医药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较长,因此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万物皆可联”重要一极,AOC领域的躁动
尽管生物科技行业整体面临挑战,但某些细分市场依旧保持活跃。核药领域便是其中之一,小核酸抗体偶联药物(AOC)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AOC领域的融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已成功完成数轮大规模融资。例如,Dyne在1月份通过定向增发筹集到3.45亿美元的资金,紧随其后的Avidity在2月份也完成了4亿美元的定增。
除了融资活动,BD也未缺席。2023年11月,Avidity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针对心血管靶点的AOC新药。该合作协议的总价值高达23亿美元,其中首付款达1亿美元。
眼下,ADC市场固然异常火热,但药企并不会放弃寻找亚博体育的可能。上述一系列动态或许表明,AOC正在成为“万物皆可联”趋势下,一颗不可忽视的新星。
01、强强联合的搭档
AOC的结构与ADC(抗体药物偶联物)相似,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发挥组织靶向作用的载体、连接子(linker)以及作为有效载荷(payload)的小核酸。
从概念来看,AOC可以被视为强强联合的搭档。小核酸药物被视为生物制药和大分子生物制药的第三波浪潮。
核酸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处于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上游。与传统在蛋白层面发挥药理作用的小分子化学药物和抗体类药物不同,核酸药物高度依赖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与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高效且特异性地调控致病基因或RNA。
在成药方面,理论上核酸药物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类疾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它们具有设计方便、特异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利于快速反应等特点,因此成为药企核心攻坚的方向。
过去几十年,核酸药物行业发展迅速,至今已有近20款药物获批,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未来的潜力。
当然,理论与现实总有差距。受限于递送手段以及内含体陷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已上市的小核酸药物主要针对肝脏靶点,且存在剂量、浓度以及时间依赖性等问题,进而导致了覆盖面不足、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提升等痛点的存在。
而AOC通过将抗体和小核酸有效结合,似乎可以解决上述痛点。
其逻辑在于,利用抗体药物的特异性作用解决小核酸药物的靶向问题,使小核酸药物能够进入细胞内并靶向mRNA;同时,利用抗体药物的稳定性结构提高小核酸的稳定性。
这两大优势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小核酸药物能够安全、有效、选择性地治疗疾病。也正因此,AOC开始成为新的研发热点,不少药企和资本纷纷开始加注。
02、预期升温的一年
“抗体作为递送载体的想法是很自然的,我们确实从ADC中吸取了一些经验,无论是在分子设计方面还是生产制造方面,”Tallac Therapeutic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
言外之意,ADC领域多年来的发展促进了AOC的兴起。当然,这也意味着,与其他药物偶联物相比,AOC药物的进展稍显滞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在临床常规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但创新药临床方面的积极进展,往往能够提高市场预期,AOC领域的演变也是如此。例如,Dyne公司的融资便是基于积极临床数据的发布。
其研发的DYNE-251是专为适合跳跃外显子51的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开发,由与Fab片段偶联的磷酸二酰胺吗啉基低聚物(PMO)组成。
DYNE-251可以靶向结合TfR1,后者在靶肌肉组织中高度表达。它旨在实现靶向肌肉组织递送并促进细胞核中外显子跳跃,使肌肉细胞能够产生截短的功能性抗肌萎缩蛋白,从而阻止或逆转疾病进展。
1月份,Dyne公布了来自试验5 mg/kg剂量组中6名男性患者的六个月数据。每四周给药一次的DYNE-251引起的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外显子跳跃和抗肌萎缩蛋白阳性纤维的水平,这些水平超过了eteplirsen(治疗外显子51 DMD患者的标准药物)临床试验中的水平。
DYNE-251还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公司表示,这使其能够专注于优化DELIVER试验中的剂量和剂量方案,“目标是在2024年底之前启动注册队列”。尽管临床规模小、尚处于早期阶段,但积极的数据依旧帮助公司完成了3.45亿美元的融资,这笔资金无疑将为其后续临床提供助力。
而另一家完成定增募资的Avidity,本身就是AOC领域的风向标。作为临床进度最领先的企业之一,Avidity研发的AOC 1001,首次实现了将RNA递送到肌肉组织。
在1/2期临床试验中,AOC 1001也初步展现出治疗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1)的积极结果,所有患者的DMPK都有所下降。不出意外,AOC 1001有望成为首个进入3期临床的AOC药物。
5月13日,Avidity如期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AOC 1001的三期临床试验,意味着正式启动三期临床。
与此同时,Avidity的AOC 1044也在加速向前。该疗法旨在为具有外显子44突变的DMD患者提供治疗,目前这类患者尚无疾病修饰性治疗方法。AOC 1044可以将磷酸二酰胺吗啉寡聚体(PMO)递送到骨骼肌和心脏组织,以特异性地跳过肌营养不良蛋白mRNA中的第44个外显子,从而实现肌营养不良蛋白的产生。
2023年12月,Avidity报告了AOC 1044在健康志愿者中的I/II期EXPLORE44试验的积极数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单剂量后“第44个外显子跳跃”具有统计学意义,高达1.5%;耐受性也良好。根据计划,公司将在2024年下半年首次提供来自DMD患者的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Avidity一切顺利的话,AOC药物领域也将迎来充满希望的一年。
03、未来的路
AOC作为一项前沿技术,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与ADC药物相同,AOC药物的临床成功取决于有效载荷的效力和连接子的稳定性,也取决于连接各部件的生物偶联技术。换句话说,ADC面临的各“零件”升级的问题,也是AOC药物需要解决的。
除此之外,AOC还有亚博体育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非偶联形式、配体偶联还是纳米载体包裹的寡核苷酸,它们在细胞内运输过程中都会经历从早期核内体到晚期核内体,再至多囊泡体,最终在溶酶体中被降解的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寡核苷酸需要适应pH值的剧烈变化。由于其聚阴离子大分子的特性,如何从核内体逃脱进入细胞质,是一个关键难题。
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化学修饰被广泛用于增强寡核苷酸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促进其核内体逃逸。
然而,核内体逃逸的机制复杂,可能会引发核内体破裂,释放内容物至细胞质,激活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影响寡核苷酸的治疗窗口。
目前,成功克服这些难题的案例并不多见。因此,如何在增强核内体逃逸以提升疗效的同时,保持治疗的安全性,是AOC药物发展中亟需攻克的难题。
当然,科学转化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新技术的发展一直都是螺旋上升的。哪怕是如今已经成熟的ADC技术,也是在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一代代技术更迭后,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正如ADC领域的发展,随着抗体技术和核酸药物领域的持续进步,寡核苷酸的稳定性、膜透性及核内体逃逸能力也将得到提升;而连接子技术的改进和偶联技术的进步,则将为AOC药物的创新开发提供亚博体育可能。一旦持续突破,AOC药物也将成为精准医疗领域的重要一极。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恒瑞医药60亿美元出海背后
年初,GSK以10亿美元首付款、4亿美元里程碑款收购Aiolos Bio。后者的核心管线AIO-001引自恒瑞医药,代价是2500万美元首付款,研发及销售里程碑款10.25亿美元,以及销售分成。
在外界看来,恒瑞医药被狠狠赚了一笔差价。
作为这一事件的后续,恒瑞医药悄然间完成了一笔60亿美元的大BD。
5月16日,恒瑞医药宣布,将GLP-1产品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
根据协议条款,Hercules将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1.1亿美元,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及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交易总额超60亿元。
对于恒瑞医药来说,这笔交易已经创造了价值。通过前期1.56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撬动总价60亿美元的交易,其中仅首付款便达到了1亿美元。
并且,交足“学费”之后,恒瑞医药的BD策略升级了。除了首付款、里程碑等,恒瑞医药还将获得Hercules19.9%的股份。
Hercules是今年5月,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联合AtlasVentures、RTW资本、Lyra资本出资4亿美元刚刚成立的公司。也就是说,恒瑞医药用药品权益换股权,相当于技术入股,与海外基金一起攒局。
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两起BD,恒瑞医药的经历,或许也能给行业带来一定启示。
01、1.56亿人民币撬动60亿美元
恒瑞医药正在加速发力BD。
去年,恒瑞医药达成了总交易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其中将抗癌创新药HRS-1167与SHR-A1904独家许可给德国默克,交易总额可超14亿欧元。
今年,仅刚刚完成的这起交易,便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额。
在礼来、诺和诺德的带领下,GLP-1的火热不必多言,美国一二级市场对减肥药更是极度追捧。
但如今的GLP-1赛道群星聚集,俨然一片红海。对于后来者,要想在这条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Hercules看中的三款产品,分别是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多肽注射和口服产品HRS9531以及下一代肠促胰岛素产品HRS-4729。其中,HRS-7535、HRS9531处于临床II期,HRS-4729则处于临床前研究。
两款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中,HRS-7535将参与全球小分子GLP-1研发的角逐。围绕GLP-1的升级赛早已打响,小分子药物研发如火如荼。毕竟,看起来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药代动力学特性方面,小分子药物都应该比多肽类似物更有优势,尤其是在口服制剂的开发方面。
当然,小分子GLP-1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攻克。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即便是辉瑞也在这方面接连翻车。
HRS9531则需要与礼来的Tirzeptide进行PK,而后者无论是在降糖还是减重领域,增长势头均十分迅猛。尤其替尔泊肽的减肥品牌Zepbound,去年11月获批上市,不到两个月就创收近2亿美元,今年一季度的销售额已经超过5亿美元。当然,HRS9531还有一个潜在优势,即其开发了口服制剂,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口服同类产品上市。
透过这两款产品,也能看出恒瑞医药fast follow的实力。不过这并不会改变研发九死一生的规律。
尽管管线前途尚未可知,但这并不妨碍为公司创造价值。三款产品目前合计披露已投入研发费用约1.56亿元,而此次交易,仅首付款便达到了1亿美元,完成技术转让后,还会有1000万美元的近期里程碑款到账。
比起首付款,市场更关注的,或许是这起交易金额之外的谋划。
02、出海攒新局
在出海这条路上,交足学费后,恒瑞医药正在摸索一种新的出海形式。
通过技术入股,与海外资本一起攒局。
Hercules正是为这起交易而生。今年5月,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联合Atlas Ventures、RTW资本、Lyra资本出资4亿美元,认购70.1%的股份,恒瑞医药则通过这起交易,占股19.9%。
简单来说,这起交易中,由海外风投创建Hercules并管理,恒瑞医药持有部分股权,Hercules获得产品许可权,最终实现产品出海。
这种形式在海外并不少见,但国内尚属新的探索。某种程度上,Hercules就像当初的Aiolos,区别在于,前者是恒瑞医药技术参股成立的公司。通过Hercules出海,恒瑞医药在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也能分享到亚博体育收益,避免出现类似年初被赚差价的情况。
而恒瑞医药之所以能够与海外资本共同攒局,除了其研发实力,或许与其在出海这条路上交的“学费”,同样密不可分。
本次领投Hercules的贝恩资本以及Atlas Venture,是Aiolos去年10月A轮2.45亿美元融资的领投方。当初投资Aiolos看中的,就是恒瑞医药的AIO-001以及Aiolos管理团队在自免领域的丰富经验。
这也意味着,它们是第二次与恒瑞医药打交道。上一笔投资,仅4个月时间,Aiolos便被GSK收购,高额获利退出;这一次则直接与恒瑞医药共同攒局。
从里程碑款构成来看,57.25亿美元中,仅2亿美元是基于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
基于HRS-7535临床开发进度及FDA首次获批上市,Hercules需要向恒瑞支付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剩余97%的里程碑款则需要等待产品上市销售后才能获得,由于产品尚处于临床阶段,这部分费用的兑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从里程碑款的构成来看,或许Hercules就是奔着海外biotech的经典路径,甚至想要复制Aiolos的成功。毕竟,GLP-1赛道的内卷,不是一般企业能扛住的。
而趁着风口,把自己的药物高价卖给大药企,虽然拿到的钱少一些,但总算落袋为安,不用再担心资金、研发风险。如果运气好,药物上市后还能持续收到分红。
究竟是靠自己一路研发到上市、销售,还是转手赚差价,如何才能创造更高的ROI,Hercules背后的资本,或许比谁都清楚。
03、资产价值最大化
2018年,辉瑞曾对管线进行过一次大调整,将原先管线占比第三高的神经疾病(CNS)领域的所有I/II期和临床前阶段项目全部砍掉。
后来在贝恩资本的撮合下,由贝恩资本、辉瑞共同出资(其中贝恩资本出资3.5亿美元),将部分CNS项目及研发团队被重组为Cerevel。
2023年12月,艾伯维宣布87亿美元收购Cerevel,看中的最核心的管线之一,是毒蕈碱受体M4的选择性正变构调节剂emraclidine,适应症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已经进入2期临床。Cerevel之前,Karuna研发的KarXT即将上岸,Karuna则被BMS斥资140亿美元收入麾下。
在毒蕈碱受体风起之际,Cerevel开始寻求被MNC收购的机会,尽管被老东家辉瑞“拒绝”,但最终成功卖身艾伯维,贝恩资本也由此收获5年10倍的收益。
回过头看Aiolos,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笔笔交易,足见贝恩资本作为全球顶级风投的老练与精到。
Hercules后续如何发展尚不可知,即使其将产品转手卖出,恒瑞医药依然能够保留原有交易中的分成权益,而且还能从转手的增值中获得19.9%的收益。
显然,恒瑞医药从与Aiolos的授权交易中吸取了教训。
对于药企来说,出海并非易事,和国际化接轨也不是一件能够速成的事情,需要公司对团队能力进行培养,也需要有亚博体育的实战经验或者教训作为参考。
关于BD这件事,众所周知的一点是,十分考验引进方的眼光,在对项目进行源头挑选时,要具备能够找到和判断高临床价值药物的能力。
而少有人关注的是,BD同样十分考验交易双方对技术性条款的把握,因为每个deal都不是标准化的,需要具体而谈。
比如首付款。这是BD交易的“验金石”,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引进方的“诚意”。引进方为了降低成本,自然希望越低越好,授权方则是希望越高越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对产品的价值判断。在大药企内部,因管线太多,一些产品的价值被忽视而“贱卖”也时有发生。
再比如销售分成,可高可低。再鼎医药引进重症肌无力新药艾加莫德,根据argenx的2023年年报说法,分成比例只有10%。这一比例并不算高,据德邦医药预测,艾加莫德销售峰值将超过25亿元;
而传奇生物与强生的合作中,因共同承担了西达基奥仑赛的研发费用,传奇生物也获得了海外权益50%的分成。根据强生预测,西达基奥仑塞今年的销售额将超过10亿美元,年销售峰值则高达50亿美元。正是来自美国的高收入分成,支撑着传奇生物的业绩不断发展。
立足当下,国产创新药正加速以license out形式出海。在这一背景下,无论何种交易形式,药企都应该在自身价值最大化层面,备足功课。
底层逻辑说来也不难,只5个字:利益最大化。
看上去,恒瑞医药在交完学费后,正在变得深谙此道。
(信息来源:氨基观察)
 
 


科技研发
来凯医药获美国FDA批准LAE 002(AFURESERTIB)加LAE 001联合疗法治疗前列腺癌III期临床试验方案
近日,来凯医药发布公告,集团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就LAE002(afuresertib,一种AKT抑制剂)联合LAE 001(CYP17A1/CYP11B2双重抑制剂)针对经过标准治疗后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 CRPC)患者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方案的批准。
公司于2021年6月在美国和2022年9月在韩国启动了LAE201针对经过标准治疗后的m CRPC患者的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研究,旨在评估该组合候选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对m CRPC患者显示出积极的治疗效果。截至2023年11月21日,在II期推荐剂量下,入组了40名在13线标准治疗中出现进展的患者,其中包括至少接受过1线阿比特龙或第二代AR拮抗剂治疗的患者,中位r PFS为8.1个月。这与过去标准治疗下m CRPC患者的中位r PFS为2至4个月相比,是一个显著的改善。该联合疗法普遍耐受性良好,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可控,且可在常规治疗后恢复。公司已与美国FDA讨论了随后的III期关键试验设计,并于2024年5月获得了试验方案的批准。
集团计划将这种精准疗法带给需要新型治疗选择的m CRPC患者。
(信息来源:智通财经)
 
康宁杰瑞HER3/TROP2双抗ADC药物JSKN016 Ⅰ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5月22日,中国苏州,康宁杰瑞生物制药宣布,HER3/TROP2双抗ADC药物JSKN016在中国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中开展的Ⅰ期临床研究(研究编号:JSKN016-101)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TROP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在实体瘤中广泛表达,其上调可促进肿瘤生长、增殖与侵袭。研究显示,TROP2在肺腺癌中高表达率为64%,在肺鳞癌中高表达率为75%,在乳腺癌中表达率可达78%。HER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乳腺癌、胃癌、卵巢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实体瘤预后不良有关。因此靶向TROP2和HER3的药物,可能会在多种实体瘤中发挥抗肿瘤活性。
JSKN016是康宁杰瑞自主研发的同时靶向HER3和TROP2的双抗ADC药物,其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ROP2和/或HER3结合后,通过靶点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到溶酶体中,释放细胞毒性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TOPIi),进而诱导TROP2和/或HER3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此外该抑制剂还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到抗原阴性的肿瘤细胞中发挥旁观者效应。两者的叠加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JSKN016-101是一项在中国晚期恶性实体瘤受试者中开展的Ⅰ期开放、多中心、首次人体临床研究,包含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旨在评估JSKN016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抗肿瘤活性,并确定最大耐受剂量(MTD)和/或Ⅱ期推荐剂量(RP2D)。
关于JSKN016
JSKN016为靶向HER3与TROP2的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康宁杰瑞利用特有的糖定点偶联平台自主研发。JSKN016可诱导TROP2或者HER3阳性的肿瘤细胞凋亡,同时释放的细胞毒性药物穿透细胞膜进入到抗原阴性的肿瘤细胞中发挥旁观者效应,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目前JSKN016正在中国开展用于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Ⅰ期临床研究。
(信息来源:抗体圈)
 
百济B7-H3 ADC启动临床
5月21日,据ClinicalTrials.gov显示,百济在该平台登记启动了B7-H3 ADC新药BGB-C354的首项临床试验,探索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登记号:NCT06422520)。
据此前百济公布的ADC早期数据显示,其在研B7-H3 ADC DAR值为8,毒素为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采用亲水性linker,偶联方式更为稳定。
当前,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全球仅有14款B7-H3 ADC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国内外企业均下场,不过总部所在在中国的就有10款,有一定数量优势。从研发进展来看,最快的是第一三共I-DXd(Ifinatamab deruxtecan/DS-7300),刚于今年1月登记启动了III期临床试验,而MacroGenics的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也已处于II/III期临床阶段;此外,翰森制药HS-20093以及宜联生物的YL201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
在2023 WCLC上,第一三共公布了I-DXd治疗SCLC I/II期试验的亚组分析的最新结果:在21例晚期SCLC患者中,ORR为52.4%,mPFS为5.6个月,中位OS达12.2个月。
而作为国产企业领先者,翰森制药HS-20093首次人体临床ARTEMIS-001数据也已在2023 ASCO会上公布。截至2023年3月10日,剂量递增阶段共入组53例受试者(未筛选靶点,回顾性检测B7-H3蛋白表达),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骨及软组织肉瘤、食管癌、黑色素瘤和乳腺癌。
根据研究者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估的结果,ORR为30%,DCR为86%,mPFS为5.4个月。在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ORR为63.6%,所有肿瘤缓解均在首次有效性评估时发生,mPFS为4.7个月,3个月PFS率达72.7%。HS-20093在既往伊立替康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受试者中仍然显示出抗肿瘤疗效。且根据Ia期临床数据显示,HS-20093的安全性可控,MTD为12.0 mg/kg。
除B7-H3 ADC外,百济还布局了另外3款ADC,分别靶向B7-H4、CEA以及FGFR2b,前者的临床试验申请刚在本月10日获CDE受理(受理号:CXSL2400301),后两款暂未进入临床。
B7-H4 ADC新药BG-C9074是百济从映恩生物引进的,此前已在澳大利亚开展了一项I期临床(登记号:NCT06233942),目标入组150人,本月8日已完成首例受试者的给药工作。
而对于B7-H4 ADC,全球进入临床阶段的则更少,只有5款。国产企业中,除百济外,同样也看到了翰森制药的身影,其在研HS-20089进展最快,当前正在开展II期临床,预计于明年12月完成主要指标。且已成功出海,去年10月,翰森制药以8500万美元首付款+最多14.85亿美元的里程碑款将HS-20089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授权GSK。
(信息来源:Insight数据库)
 
剑指80亿市场!上海医药1类新药获批临床
5月22日,CDE官网显示,上海医药开发的SPH7450片临床试验申请获的临床试验默认许可,用于治疗抑郁症。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药销售额超过80亿元!
I040(SPH7450片)是一款小分子化合物,临床前研究显示I040能在多个抑郁症动物模型上起到改善核心症状的效果,且安全性较佳。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续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伴随着兴趣减退和愉快感的丧失,常常影响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社交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抑郁症患者增速约为18%,即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上抑郁症。另外,据《亚博体育》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是依靠抗抑郁药物。近几年,由于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逐步提高,主动就诊的人群不断增加。
抑郁症日益严峻的发病形势拉动了抗抑郁药市场的逐年增长,米内网数据显示,抗抑郁药此前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持续攀升,从2013年的超过4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超过90亿元;随后受集采及疫情影响,市场进入调整期,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同比下滑2.35%、0.93%、5.35%;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45亿元,同比增长7.98%,市场止跌回升。
针对抑郁症,上海医药已有6款仿制药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盐酸舍曲林胶囊、氢溴酸西酞普兰口服溶液、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获批上市,SPH7450片是上海医药创新药管线中首款抗抑郁1类创新药。
近年来上海医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研发费用21.12亿元,同比增长6.29%;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4.68亿元,同比增长5.70%。
2023年至今,上海医药已有7款1类新药申报IND,包括SPH7854颗粒、T3011疱疹病毒注射液、靶向CD19和CD22的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SPH7050颗粒、SPH4336片、SPH7450片、SPH7485片,其中有5款已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信息来源:药研网)
 
用于减重,这款口服GLP-1R激动剂获批临床
5月21日,CDE官网公示,百极优棠申报的1类新药BPYT-01胶囊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超重和肥胖。公开资料显示,BPYT-01是一款口服小分子GLP-1促泌剂,此前其针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CDE批准,并已经完成1期临床研究首剂量入组。
BPYT-01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基于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过程发现的活性化学单体,与百极优棠合作,通过合成工艺开发的小分子GLP-1促泌剂。
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口服给药后,BPYT-01选择性分布于肠道组织,通过全新作用机制直接促进肠L细胞分泌GLP-1,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显示出与多肽类GLP-RA作用类似的饱腹中枢抑制、摄食减少、体重减轻、高血糖症状改善、受损胰岛β细胞保护等作用。在临床前研究中,该产品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症状,并对受损的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据百极优棠此前新闻稿介绍,口服BPYT-01的作用机制、肠道组织分布特点,良好的体内药效和安全性,使其在用药便利性、患者依从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抗癌新靶点!宜联生物这款ADC获批临床
5月21日,CDE官网公示,宜联生物申报的1类新药注射用YL205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晚期实体瘤。根据宜联生物官方公开资料,YL205是特异性靶向NaPi2b的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以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为有效载荷。
NaPi2b由SLC34A2编码,是2型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蛋白SLC34家族的三个成员之一。SLC34家族通过跨上皮膜运输磷酸盐,在全身磷酸盐稳态中起关键作用。NaPi2b是一种细胞表面钠依赖性磷酸盐转运蛋白。临床前和早期临床研究表明,NaPi2b在高级别浆液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以及甲状腺癌、乳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有限,因此其有望作为卵巢癌等癌症治疗的靶点。而靶向NaPi2b的ADC产品可以较大程度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毒性的发生,是一种有希望的卵巢癌等癌症治疗策略。
根据公开资料查询,YL205是全球范围内较早一批进入到临床研究阶段的靶向NaPi2b的ADC。在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宜联生物披露了该产品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估了YL205的药物特性、功效、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数据显示,在NaPi2b低至高表达的卵巢癌和NSCLC肿瘤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YL205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抗肿瘤活性,包括肿瘤完全消退且无明显毒性。在SD大鼠和食蟹猴研究中,YL205显示出良好的PK特性。在所有剂量的测试中,未在肺、肝脏或肾脏中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结果。
除了YL205,来自Tubulis公司的TUB-040正在开展首次人体临床研究。Tubulis公司于今年3月完成B2轮融资,从而推进包括靶向Napi2b的下一代ADC产品TUB-040的临床概念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NaPi2b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研究人员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来充分阐明NaPi2b与疾病的关系。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新药上市
国内上市
礼来替尔泊肽注射液在华获批上市
5月21日,礼来中国宣布穆峰达®(替尔泊肽注射液)获得NMPA批准。该药是一种创新的每周一次的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适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以下简称:T2DM)患者。
2011年至2021年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4亿,患病率持续、显著攀升。究其原因,超重和肥胖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重要驱动因素。T2DM患者尽管有多种治疗选择,但现有降糖药物所提供的针对病因的治疗仍有不足,很难帮助患者在不增加低血糖的情况下,实现指南所推荐的综合管理目标值。穆峰达®将为T2DM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可能实现更高标准的综合达标:HbA1c≤6.5%、体重下降≥10%、无有临床意义低血糖*且无严重低血糖事件。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信达生物IGF-1R抗体申报上市
5月21日,信达生物宣布替妥尤单抗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CDE受理,用于甲状腺眼病(Thyroid Eye Disease,TED)的治疗。替妥尤单抗(研发代号:IBI311)是一款重组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
替妥尤单抗是信达生物研发的一款IGF-1R抗体,拟用于治疗TED。IGF-1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发育、代谢及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并在TED患者的OFs、B细胞、T细胞中过表达。替妥尤单抗可阻断IGF-1等相关配体或激动型抗体介导的IGF-1R信号通路激活,减少下游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OFs活化导致的透明质酸和其他糖胺聚糖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抑制OFs分化为脂肪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进而减轻TE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改善突眼、复视、眼部充血水肿等症状和体征。
(信息来源:21经济网)
 
泰恩康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等两款片剂获批上市
5月21日,泰恩康发布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山东华铂凯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分别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亚博体育》。
西地那非为5型磷酸二酯酶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是目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及其片剂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开发,1998年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次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万艾可(Viagra),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准使用的口服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于2000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根据米内网数据,抗ED类药物除传统医院渠道外,在零售药店终端的销售额持续高涨,2022年已达60亿元,其中,西地那非在零售渠道销售额超过40亿元。
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为美国辉瑞公司开发的西地那非迭代剂型,2019年在中国批准进口。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无需患者饮水、口腔放置数秒即可崩解、起效时间快。截至目前,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在国内共有11家企业获得药品注册批件。
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由丹麦灵北公司和梯瓦公司(Teva)共同开发,于2005年在欧盟上市,2006年在美国上市,2017年在中国上市。
甲磺酸雷沙吉兰片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具有选择性的第2代不可逆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雷沙吉兰可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单药治疗,或作为伴剂末波动患者的联合治疗(联合左旋多巴)。
截至目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在国内共有6家企业获得药品注册批件。除泰恩康,石四药集团也于同日宣布甲磺酸雷沙吉兰片获得药品生产注册批件,还包括江西科睿药业、重庆华森制药、齐鲁制药、常州四药制药。
(信息来源:新京报)
 
信立泰复方制剂获批上市,治疗高血压
5月21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信立泰改良型新药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信立泰此前新闻稿,这是一款ARB/CCB类复方制剂,本次其获批的上市申请针对适应症为:阿利沙坦酯或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后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公开资料显示,缺乏已知病因的高血压被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高血压。心脏和血管的几种改变可能共同造成了血压的增高,这些变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根据《亚博体育》,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发生的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表现为血压水平的轻度升高(1级高血压),通常没有不适感,无明显临床症状。除非定期体检时测量血压,否则不易被发现。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文献报道,阿利沙坦酯属于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也是一款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已经在中国获批用于轻、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该产品的特点在于不经肝脏代谢,且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在安全有效降压的同时兼顾保护靶器官;氨氯地平为钙拮抗剂(CCB)类降压药,也是临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
本次信立泰获批的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项目代码:SAL0107)正是由阿利沙坦酯和氨氯地平构成的一款ARB/CCB类复方制剂。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信立泰已经完成一项3期临床研究,评价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在单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血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针对卵巢癌,恒瑞医药PARP抑制剂获批新适应症!
5月21日,NMPA官网最新公示,恒瑞医药新型口服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胶囊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根据恒瑞医药早先新闻稿,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腹膜癌。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隐匿,超过7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为疾病晚期,治疗以手术及术后含铂方案的联合化疗为主。虽然多数患者经过初始的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足30%。超过75%的晚期患者在完成了标准的初始治疗后仍会出现疾病的复发。研究显示,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含铂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不接受任何维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8.2—13.8个月左右。
氟唑帕利是恒瑞医药研发的一种新型口服PARP抑制剂,可特异性杀伤BRCA突变的肿瘤细胞。2020年12月,该药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2021年6月,该产品又获批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此次氟唑帕利获批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是基于3期FZPL-III-302(FZOCUS-1)研究结果。该研究评价了氟唑帕利单药或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TKI)对比安慰剂用于晚期卵巢癌一线含铂化疗后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中国54家中心共同参与。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由盲态独立影像评审委员会(BIRC)根据RECISTv1.1标准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根据恒瑞医药于今年3月在美国妇科肿瘤学会(SGO)年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对297例事件(占预期总事件数的66.6%)进行预先设定的期中分析,报告了氟唑帕利治疗组对比安慰剂组的结果。氟唑帕利治疗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安慰剂组为20.8个月。BIRC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氟唑帕利组全人群PFS未达到(NR),安慰剂组PFS为11.1个月,氟唑帕利治疗组全人群PFS得到显著改善。
伴有gBRCA1/2基因突变亚组中,氟唑帕利治疗组对比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NR vs.14.9个月;gBRCA1/2野生型亚组中,氟唑帕利治疗组对比安慰剂组的中位PFS为:25.5个月vs.8.4个月。氟唑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OS均尚未达到,但观察到有利于氟唑帕利组的趋势。安全性方面,在氟唑帕利和安慰剂治疗期间,未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或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根据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无论生物标志物状态如何,与安慰剂相比,氟唑帕利维持治疗显著改善了新诊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PFS,且安全性可控,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本研究持续进行中,以进一步评估氟唑帕利联合阿帕替尼的维持治疗疗效。
除卵巢癌外,恒瑞医药还在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瘤种中开展氟唑帕利的相关研究。今年4月,氟唑帕利胶囊还被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针对适应症为单药或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伴有胚系BRCA突变(gBRCAm)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全球上市
FDA加速批准安进开发的tarlatamab-dlle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5月16日,美国FDA加速批准靶向DLL3/CD3的双特异性抗体tarlatamab上市,用于治疗在铂类化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该批准主要基于DeLLphi-301研究。
DeLLphi-301研究(NCT00560016)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多队列临床试验,对99例接受铂类化疗后病情进展的复发/难治性ES-SCLC患者进行了疗效评估。该研究排除有症状的脑转移、间质性肺病或非感染性肺炎和活动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入组患者接受tarlatamab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盲法独立中心评审根据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
结果显示,患者的ORR为40%(95%CI:31,51),中位DOR为9.7个月(范围2.7,20.7+)。在69例有铂敏感状态可评估数据的患者中,27例铂耐药(定义为最后一剂铂治疗后进展<90天)患者的ORR为52%(95%CI:32,71),42例铂敏感(定义为最后一剂铂治疗后进展≥90天)患者的ORR为31%(95%CI:18,47)。
tarlatamab-dlle的处方信息包含严重或危及生命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毒性的黑框警告,包括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为CRS、疲劳、发热、味觉障碍、食欲下降、肌肉骨骼疼痛、便秘、贫血和恶心。最常见的3级或4级实验室异常(≥5%)是淋巴细胞减少、钠降低、尿酸增加、总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加和钾降低。
推荐剂量
tarlatamab的推荐剂量为在第1周期的第1天1小时内静脉输注1mg的初始剂量,然后在第1周期的第8天和第15天输注10mg,随后每2周1次,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信息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5月22日快讯
广郁金薄片:多要价在25-26元,厚片报价在23元左右,统个报价在21元左右。
目前亳州市场尾芍:多要价在52-55元,三四级货价在75元左右。
现市场地产两年白术:个报价在150-165元,片报价在170-180元。
现市场河南青花:统货售价130-135元左右,陈货120-125元左右,山东统货要价120-130元左右。
市场山楂:价格机器统片9-10元左右,手工统片13-14元左右,无籽货山楂圈23-24元左右,中心选货40元左右。
市场水菖蒲:统货售价15-16元/千克,选货售价19-20元,统片售价20-25元不等。
射干片:统货售价115-120元上下。
市场茯苓:统丁价在23-24元,选丁28-30元,中心丁35元左右。
现市场甘肃玫瑰花:统货售价55-60元左右,山东头茬统货售价50元左右。
市场细辛:统根货个售价在300元左右,水洗个货售价320-330元左右,去头尾选货售价450-500元左右。
目前亳州市场广郁金薄片:多要价在25-26元,厚片报价在23元左右,统个报价在21元左右。
目前亳州市场尾芍:多要价在52-55元,三四级货价在75元左右。
现市场地产两年白术:个报价在150-165元,片报价在170-180元。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安国市场5月23日快讯
现市场菟丝子:净货报价在32元。
现市场栀子:多售价在55-58元之间。
现市场五味子:统货报价在65元上下,饮片货报价在70元上下。
现市场片多:喊价在150-160元之间不等,个子喊价较乱,暂无实际成交价。
现市场远志筒:一般货报价在265元,一级货报价在340-360元之间。
现本地柴胡能切饮片:价格在100-110元之间,药厂货报价在80元上下。
现市场水洗三遍猫爪草:报价在560元上下。
现市场上甲:报价在95元,下甲报价:在110-115元之间。
现市场鹿角霜:因质量不等多售价在100-120元之间。
现市场蒲黄粗粉:报价在35-40元,细粉饮片售价在52-65元之间,天然粉售价在85元上下。
现市场防己带皮:统货价格在200元,去皮货售价在220-230元之间。
现市场小个货:报价在0.45元/个,中个货售价在0.65元/个。
 
(信息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4/5/24 13:26:40      阅读642次)

亚博体育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博体育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